楓橋夜泊~~張繼
月落烏啼霜滿天
江楓漁火對愁眠
姑蘇城外寒山寺
夜半鐘聲到客船
這是楓橋夜泊中之楓橋
在寒山寺外的是京杭大運河
6月20號~離開了虎丘之後朋友帶我們來到姑蘇城外~寒山寺
以前唐代詩人張繼的著作~楓橋夜泊
是國中課本必讀必考的詩句
沒想到會有一天真的來到這遙不可及的地方~姑蘇城外寒山寺
真的很像在做夢一樣~頓時不知今夕是何夕
菁當時想像一下唐代詩人張繼那時的心境
全詩寫的是一位旅途中的遊子
夜泊楓橋時所領略到的一種淒清~寂寥的景色
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思鄉愁緒
唐代詩人張繼《楓橋夜泊》詩,把楓橋與寒山寺的優美意境融為一體成了千古絕唱,寒山寺也因而名揚天下。
寒山寺在蘇州閶門外楓橋鎮,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(502-519年),原名妙利普明塔院。到了唐代貞觀年間,傳說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,遂更名寒山寺。
普明寶塔
四大金剛護法
寒山鐘聲
話說寒山、拾得倆人行影不離。一次,因為下了半個月的雨,在寺院岸旁邊漂來了一口青銅古鐘,寺裏的和尚都出來圍著觀看,大家都說它一定是天賜的鐘。眾和尚於是努力的想把鐘給搬到岸上來,可是任憑大家怎麼拉也拉不動它。拾得找來了一根竹竿,藉著竹竿力量,人一下子就翻到古鐘上去了。拾得原本想慢慢的靠到岸上來,沒想到那口鐘竟然載著他搖搖晃晃的飛快的逆水而行,直到消失在眾人面前。
拾得坐的那口鐘漂洋過海到了一個叫薩提的地方。薩提的人聽說他是來自中國,也非常好客的請拾得登岸,還用九條牛把古鐘拉上了岸灘。拾得上岸後,便在那裡落了腳。
寒山因為思念拾得,作夢也在喊著拾得的名字。有個和尚便出了一個主意:我們敲鐘尋人吧,說不定拾得聽見鐘聲會循聲而回。寒山聽後,真的請了治匠,仿造神鐘的模樣,鑄了一口大鐘。寒山寺的鐘聲敲響了,把聲音傳到老遠。這鐘聲竟也漂洋過海,傳到了薩提地方。拾得聽到了這鐘聲,知道這是寒山在思念他。於是拾得也敲響了漂到薩提的那口鐘,這鐘聲也傳到了寒山寺。這樣兩邊雖然隔了千里遠,兩邊發出的鐘聲,就好像兩個人在說話一樣,把心意傳給了對方。
相傳寒山、拾得為唐代奇僧,這二位高僧後來雙雙乘鶴而去。而寒山寺以寒山得名,以鐘聲而揚名。寒山、鐘聲現在已成為不可分的專有名詞了。
就是這個鐘嗎???~夜半鐘聲到客船
寒山鐘苑
千年古剎寒山寺被列為4A級旅遊景區,是旅客到訪蘇州必遊的景點之一
大雄寶殿
智慧
莊嚴